有人说,两千多年前的价值观能跟今天现代的价值观一致吗?肯定有变化吧?我说,这是糊涂人讲糊涂话。价值观有个人价值观和基本价值观之分。什么叫个人价值观?举个例子,比如选择一辈子单身,这是个人的权利,别人管不着。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结婚还是不结婚,结婚后也可以选择“丁克”或者是多子多孙。这些都叫个人价值观。有的人花钱就喜欢“月光”,别人也管不着。喜欢攒钱也行。这种价值观是个人的,我们不能把这种个人价值观混淆为基本价值观。基本价值观是什么呢?简单地讲,就是做人,做好人不做坏人。你可以选择做单身的人,也可以选择做娶妻生子的人,但是你不能选择做坏人。有些人还真不明白这些道理。有位民办小学校长,在教学上做了很多尝试,名声特别大,各地办学。但我觉得他有个大问题没搞明白。我说,知识和价值不一样,知识是让人认知的,但是价值是让人认同的。他说,不对,在西方社会,学校里什么都可以讨论。我说,讨论的目的还是最终走向认同,而不是最终走向否定。比如,做人要仁义,可以讨论,但是不能讨论到最后走向否定,变成做人要不仁不义。基本的价值观,必须认同。不认同,人没法在社会上立足。如果我讲座上公开说,我就不仁不义,你能把我怎么样,主办方马上把我轰下去。偷偷摸摸地不认同,鬼鬼祟祟地不认同,说些鬼话也可以,但就是不能公开不认同。做好人还是做坏人,你能组织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吗?然后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做坏人,而你也说可以?人有人的底线,这叫基本价值观。基本价值观是普适的,时间上普适,空间上普适。孔子时代的好人到今天仍然是好人;今天的坏蛋到孔子的时代,照样是坏蛋,这是时间上的。空间上的呢?中国的好人到美国依然是好人;美国的坏蛋到中国照样是坏蛋。所以,共同的基本价值观不能讨论,只能认同。做人要遵守基本的价值观,要讲道德,要讲仁义,要讲礼貌,要讲智慧,要讲诚信,要讲忠诚,要孝顺父母,要宽恕,要勇敢,变了吗?从古至今不变,古今中外不变。先贤通过元典给我们留下的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、忠、孝、诚、恕、勇等,看起来是概念,实际上指向的是基本价值观。有了这些价值观,我们就知道一生怎么做人,怎么做事。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,让一代一代的民族的未来,认同基本的人类价值观。知识,让我们认知;而基本价值观,需要信,需要认同。因此,基本价值问题不能讨论,基本价值问题只能让人认同。价值多元时代,有多元价值观,应允许自由讨论,但是,不能混淆概念。譬如是否选择结婚,是否做丁克族,当然可以自由讨论多元选择,但人们常误把这些也当作基本价值问题。这是具体的人不同的人生价值选择问题。做一个好人这样的基本价值观,是不能讨论、不能多元选择的。人有做人的底线,底线不能讨论。基本价值观就是做人的底线,良知就是做人的底线。底线只需要认同。(节选自鲍鹏山《好的教育》)
有人说,“大多人用批判传统的方式启蒙,而鮑先生是用点赞传统的方式启蒙”。这大概是对鲍鹏山老师最恰当的评价。
经典具有历史穿透力,不断地为不同时代的人提供新的价值,养成人类的理智。但这也需要挖掘经典新意义的人,而鲍老师就是当下时代里这样的人。
鲍鹏山老师说,读经典根本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直接的目的,而是我们心灵的需求。它看似无用,其实大有用处。
“读传统经典,读文化经典,不光是中国的经典,也可以读西方的经典,提升你的认知能力,发育你的心智,这是最大的功能。”
经典讨论的都是关乎人一生的根本性问题,用哲学的话来讲: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?要到哪里去?如果年轻时读这样的书,一开始就能知道理想的人生是什么,让格局大起来,这是最根本的教育。
“一个人或一个民族想成为高雅的人或者文明的民族,不与经典结缘,是不可想象的。”
所以,鲍鹏山老师认为,我们亟需用能够打精神底色的、有高贵血统的书来熏陶气质、指引心灵。我们必须懂得,这关乎一个人的格调、品位,也关乎一个民族的格调、品位。可惜,这些正是当下我们心灵中所真正匮乏的。
为此,先知书店诚挚推荐“鲍鹏山作品集”全签名版:包括一部文学史,一部思想史,四部经典解读。鲍老师用自己的如椽大笔谈圣贤,谈老子的通透、孔子的执着、孟子的热切,庄子的飘逸……谈有物、有事、有情、有味的“水浒”,谈中国人文质彬彬、谦恭有礼的思想与心灵......
先知书店有幸邀请到鲍鹏山老师为书友亲笔签名,更增添一份纪念意义。全签名版仅有100多套现货,长按下图,识别图中的二维码,即可抢先收藏:
▍延伸阅读
鲍鹏山:不与经典结缘,很难成为高雅的人
鲍鹏山:有知识而无良知,是一场灾难
我们的价值观是如何被塑造的?
萧功秦:我们的价值观,狭隘到不可思议的程度
三个世代传灯人:给歌颂暗夜者以棒喝,让醒悟者不再孤独
张维迎:驳林毅夫的八个观点
许小年教授的最新忠告,意味深长
邓晓芒忆杨小凯: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世纪追问
《北去来辞》:字字珠玑不过如此,书写两代人的精神迁徙之歌
越是艺术泛滥、审美缺失的时代,越需要重新找回古典之美